圖1:植物園棚架區裡的曇花 | 圖2:夜間盛開的曇花 | 夏天夜裡,很多人都會盼望看見曇花開放。 關於曇花,很多資料都會告訴你,它的名字來自佛教經典裡的優曇缽花。優曇缽花是梵文Dumbera音譯,所指為何,各種說法都有,從東南亞寺院中常見的砲彈樹(Couroupita guianensis Aubl.)到草蛉(Chrysopa sp.)的卵都曾被人當成是優曇缽花。 梵文Dumbera的音譯很多,優曇花也是其中之一。唐朝僧人慧琳(西元737年-820年)所著的《慧琳音義》卷八寫道:「優曇花,梵語古譯訛略也。梵語正云烏曇跋羅,此云祥瑞靈異。天花也。世間無此花。」當時就已經有人指出這是不存在於世間的花。之後有很多考證文章,但看起來都不是現在講的曇花。 佛教起源於印度,現在人說的曇花來自美洲的墨西哥南部,相差十萬八千里,要說有關係很難。目前比較多人接受的說法是因為曇花要種很久才會開花,而且開花時間只在晚上,要看見開花就像要看見佛經上的優曇缽花一樣難得。 「曇」這個字在北宋徐鉉雍熙三年(986年)校訂完成的《說文解字》(大徐本)中已經出現,意思是「雲布也」,也就是雲氣布於天空的意思,用來形容曇花這種花開潔白如雲的植物也不算奇怪。 本館的曇花現在展示在植物園特展室旁的棚架下,與來自乾燥地區的仙人掌遙遙相望,就像在進行雨林植物與沙漠植物間的對話。這樣的安排是因為曇花在植物分類上被歸在仙人掌科。 光看曇花的外型(圖1),確實不容易讓人跟仙人掌產生聯想,那又大又厚的葉子真的跟大部分仙人掌給人的視覺印象差太多。很多人看見曇花的花朵後會以為它直接在葉子上開花,連它的屬名Epiphyllum也是從希臘文的epi(上)跟phyllon(葉子)合併締造而來,就是指花從葉子上面開。事實上,曇花看起來像葉子的部位是變形的莖,真正葉子幾乎消失不見。種小名oxypetalum是希臘文字首oxy-(尖)與peteion(花瓣)合併締造而來,意思是「尖瓣的」,形容花瓣形狀(圖2)。 植物園的曇花這一波大約8朵雖然現在已經開完了,但這兩棵曇花上已經長出新的花苞,再過一陣子應該就會再開,到時您如果晚上經過這裡,聞到一股淡淡的花香時,別忘記停下腳步,或許就有機會看見植物園今年的曇花再現。 曇花 Epiphyllum oxypetalum (DC.) Haworth 仙人掌科 栽植區域:植物園棚架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