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體書店這些年來在網路書店以及電子書的夾殺之下,經營十分困難,再加上年輕閱讀人口的減少,許多書店都面臨了必須關門的困境。據統計過去十年間,總共有上千間本土書店吹響熄燈號,書店幾乎已經像恐龍一般,是市場上即將滅絕的物種。
這些年日本的書店生態也是如此,許多鄉鎮市區的獨立小書店紛紛倒閉,大型連鎖書店也搖搖欲墜,面臨即將關門的窘境。但是在如此悲觀的氛圍中,竟然也有一些獨特的書店在逆境中突圍,甚至創造出另一種書店的盛世。這些獨特的書店包括風格獨特的蔦屋書店、只賣一本書的森岡書店、以及可以睡覺的Book & Bed書店等等,他們在困境中,都以創意的經營思維,顛覆了我們對書店的傳統印象,重新將人們帶回書店裡。
台灣這幾年大型連鎖書店也因為經營困難,紛紛轉型或關店,昔日被譽為書店街的重慶南路,最近幾家老書店與地標型書店也都面臨倒閉的命運,令人不勝唏噓!但是在一片哀號的書店業中,新型態的青鳥書店卻異軍突起,在一年之間開了三家書店,令人跌破眼鏡!
這三家書店各具特色,屏東青鳥書店是老屋新生案例,內湖的藝所青鳥書店是強調建築與設計的書店,而最近開張的和平青鳥書店,則是一家標榜「會消失」的書店,只存在一八○天。和平青鳥書店之所以是一家會消失的書店,因為這是一家與建商合作的書店,過去建商推案都會有所謂的實品屋,用來展示銷售建案,而這些實品屋雖然裝潢富麗堂皇,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就必須拆除剷平,其實是很浪費也不環保的。
因此在青鳥書店與建商的合作之下,用書店來取代缺乏實質意義的實品屋,成為國內第一間以書店取代實品屋的案例(過去為了建立與社區的鄰里關係,也曾經有建商在實品屋內設置社區咖啡館)。當然這樣的創意作法,也引來許多不同的批判與討論,有人說這是建商利用書店文化掩飾其房地產炒作的陰謀,有人認為書店不應該與建商財團合作,有損其文化形象等等,甚至有人舉出「假公園」的案例來抨擊和平青鳥。
關於「假公園」的類比其實並不恰當,因為藉著「假公園」的設置,建商獲得了巨額的容積獎勵,但是以書店來取代實品屋,建商並沒有獲得政府的輔助與獎勵。根據我的觀察與了解,青鳥書店並不是一間一味追求賣書利潤的書店,它之所以會成功,受到大家的矚目,是因為青鳥書店將書店定義是「書的社交場所」;在青鳥書店裡,運用建築與空間設計的氛圍,吸引人來到書店,並且不斷地舉辦各種以書為主角的討論會與分享會,讓書有機會藉著各樣的活動被人看見,被人了解,這樣的狀態是書店、出版商與作者都十分樂見的。
在電子網路資訊充斥的今天,一本書如果只是靜靜地躺在傳統書店裡,可能永遠都不會被人看見或注意;新時代的書店不能再像過去一樣,只會哀號哭窮扮演弱勢,而是要顛覆過去被動的作法,以積極創意的手法,去吸引人來到書店,並且讓人體會到「書才是書店的主角」,如此才可能再造書店的復興。(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