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族成員中體重過重代表我也可能有肥胖基因? 同一個家族中的成員共有相似的基因特性或許會導致他們肥胖,然而肥胖卻僅在1970 年後才開始肆虐。我們的基因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。基因可以解釋個別群體中的肥胖風險,卻不能解釋為什麼「所有人」都變胖了。 儘管如此,家族成員居住於相似的環境,在相似的時間吃著相似的食物,也具有相似的意見看法,並通常共用車輛,生活在相似的空間,暴露到相同的化學物質,這些物質或許也會造成肥胖(稱為化學致胖因素,Chemical obesogens)。基於以上的原因,目前許多人認為環境才是致胖的主因。 傳統的卡路里平衡理論即是將肥胖的主因全歸咎於「鼓勵人類多飲食、勸戒人們少消耗」的有毒環境。1970 年代後的飲食及生活型態有了明顯的改變,包括: ▼採取低脂高碳飲食。 ▼每日進食頻率增加。 ▼更多的外食。 ▼更多的速食餐廳。 ▼更多時間依賴汽車。 ▼電動玩具的流行。 ▼電腦使用量增加。 ▼膳食糖類攝取量增加。 ▼高果糖玉米糖漿的使用。 ▼食物的份量增加。 以上因素均可能造成致胖環境的產生。因此,許多流行的肥胖理論皆認為基因的重要性需打折扣,並深信攝取過多的熱量才是造成肥胖的主因。畢竟進食及運動是自主性行為,與基因幾乎沒有關聯。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