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喜大家,同志可以結婚了<3


結合物理、化學、生物…等多元化的科學,【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】精選雜誌內容,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。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?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,【常春EVERGREEN】幫你的健康打底,人生加分!
無法正常瀏覽圖片,請按這裡看說明  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,請按這裡線上閱讀
新聞  健康  財經  追星  NBA台灣  udn部落格  udnTV  讀書吧  
2019/06/05第67期 | 訂閱/退訂 | 看歷史報份
 
編輯手札
恭喜大家,同志可以結婚了<3
文章選讀
鳴人堂:平權的未竟之路,我們攜手同行——寫在同婚過關之後
中央廣播電臺:紅毯那端/同婚雖面臨社會挑戰 但衝撞社會更進步
Cheers 快樂工作人:同婚合法後,你敢在職場出櫃嗎?面對平權,還有這3個關卡要過
新聞選讀
端傳媒:影像:台灣同婚合法日,超過500對同志伴侶登記成婚
風傳媒:跨性別不是「疾病」!WHO新版《國際疾病分類表》正式將跨性別剔除
上報:【反同新戰場】性平教育施行細則卡關 藍橘聯手拖延修訂時間
活動快報
六月份活動快報
 
 
恭喜大家,同志可以結婚了<3
2019/5/17,國際不再恐同恐跨恐雙日,立法院三讀通過〈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〉,代表著同志可以去結婚啦!這是一個令人驕傲的一刻,成為了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,我們做到了!縱使我們離真正的平等,還是有距離,但,就讓我們一起先開心一下吧(抱抱大家)也要記得去感謝委員們呦!同婚後,給同志社群的 #溫馨提醒 請參考:https://pse.is/G7G4K

本期文章選讀,小編就替大家選讀了三篇好文,都是談同婚之後,我們所需要繼續面對的挑戰,在開心之餘,接下來的路,我們還是要一起攜手同行呦!

新聞部分,首先還是要來一些開心的婚禮圖啦~接下來一樣是來自WHO的好消息,跨性別正式除病化!最後則是來自性平教育的現況,如同前面小編的精選文章所說,同婚後的挑戰不會就此停歇,性平教育的戰場已經開始,也邀請大家要持續關注。

最後活動快報,小編要繼續提醒,今年熱線的募款感恩會已經開賣,熱線希望與你一起,繼續守衛弱勢、堅持民主、溫熱台灣的價值。 

【時間】2019年7月28日(日)14:30

【地點】TICC台北國際會議中心

🙋‍♀🙋‍♀現在就買票,支持熱線🙋‍♂🙋‍♂

Tstudio👉 https://reurl.cc/Z8x7g

KKtix👉 https://reurl.cc/omGdl

最後的最後,平日記得關注熱線粉絲頁,以免沒注意到重要資訊喔!

 
 
 
鳴人堂:平權的未竟之路,我們攜手同行——寫在同婚過關之後
524同婚登記首日,作家陳雪與其伴侶早餐人於台北市信義區戶政事務所辦結婚登記。 圖/歐新社
自1986年祁家威公開出櫃、至法院要求結婚登記被駁回至今,這條路,台灣走了33年。

2001年,民進黨時任法務部長的陳定南在《人權保障基本法》中,首次納入同性伴侶組成家庭的權利;2006年民進黨蕭美琴委員提出《同性婚姻法》;2013年「婚姻平權」送入立法院正式一讀,由尤美女委員領銜,也就此拉開我們現在所熟知的,跟護家盟、下福盟、反同公投等團體的對抗。

台灣的同志運動,跟黨外運動、民主化深深扣連在一起,也因為這個持續與國家機器和威權遺緒對抗的特殊性,深知制度化的同時,也可能讓國家以管理為名,進一步限縮私人生活的自主性。同志團體在成立起初,並未將心力放在婚權運動,而是以陪伴同志走過自我認同之路為主,同時也希望透過教育,讓大眾更認識同志,消除社會歧視。

這也是2013年同志團體一口氣提出《多元成家草案》,兼顧不願或無法在傳統婚家形式下生活者的原因,希望讓他們的需求也得到社會正視,包括不分性傾向的「伴侶關係」,以及因應高齡化社會、家庭型態改變,彼此扶持照顧的「家屬制度」。可惜後兩案提出時就被嚴重污名化,未一起納入法制討論範圍。

2016年,蔡英文成為首位在競選時將婚姻平權納入政見的總統候選人。選後民進黨雖為國會多數,然因社會反彈,法案仍在國會卡關。所幸,婚權團體早有兵分兩路的危機意識,伴侶盟早在先前提出司法訴訟,等待釋憲機會,立法遊說這邊則由「婚姻平權大平台」接棒。

在相關訴訟敗訴後,伴侶盟立刻向最高法院提出釋憲申請,台北市政府配合辦理,才有了釋字第748號的歷史性決議。大法官在認定民法未保障同性別之二人婚姻自由同時,也為立法機關訂下兩年期限。

然社會衝突與爭議並未就此平息,原本在中研院社會變遷調查連續兩期均享有過半支持度的同性婚姻,在反同大量資源財力投入、放送錯誤訊息與廣告後,被大幅逆轉。2019年1月,歷經公投的挫敗,行政院綜合大法官釋憲及公投結果,提出《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》(下稱「748施行法」)草案,並於5月17日國際反恐同日這天,於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。

748號休息站:另一段旅程的開始

法案通過那天,許多同志朋友喜極而泣,這是他們幾十年來,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平等的存在,是可以被這個世界接納的。

517當天下午,台灣成為全球媒體的共同焦點,世界都看見了我們「小國好民」的價值。這一役所建立的國際形象,是幾十億美金都買不到的廣告效果,且不遜於外交努力或正名運動的成果,深刻的將台灣與「自由、民主、人權」畫上等號。

然而,「748施行法」只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,歧視、誤解和污名仍如此巨大,以致這樣一部努力守住釋憲底線但仍具隔離性的專法,很可能會讓參與制定、推動與投下贊成票的政治人物,付上昂貴的政治代價,特別是民進黨。

另外,「可以」結婚卻不代表「能夠」結婚。結婚登記需要提供戶口名簿,等於要結婚,就必須跟家裡出櫃,不想出櫃,也要找理由辦理戶口遷出,並找到擁有自宅又能接受你身份的親友家遷入,才能登記結婚。對於那些因為性傾向而與原生家庭決裂、甚至曾被施虐而逃家,或被趕離的同志來說,光是要回去跟家人拿戶口名簿辦手續,就要越過很多重心理障礙。

而身份證上的配偶欄也是另一個被非自願出櫃的風險,連去辦支手機或路邊臨檢的警察,都可能因此知道你是同志。即使登記後可享有婚假等福利,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幸在友善職場工作,人資或財會人員也會看到你的身份證,看到你的配偶欄。

在社會的歧視未消除前,這兩者都是因政府以家父長思維在設計相關文書制度,導致同志在走入婚姻時必須獨自承擔的風險。

對青貧世代來說,若生活仍有一部份需仰賴原生家庭,婚姻就很難「只是兩個人的事」,特別對有育兒需求的家庭,不分同性異性,勢必受到長輩干預。性別相同的兩人共組家庭,從禮俗、儀式到生活,都將衝擊傳統性別角色的分工。

原本這對顛覆性別刻板印象是好事,然而,同性婚姻也可能進一步強化家庭作為社會福利最小單位的功能性,讓單身者、非典型家庭與伴侶關係,受到制度性的排除,社會也更難以正視他們的存在。

此外,「748施行法」僅保障繼親收養,否決了同性伴侶共同領養孩子的權利。在台灣,異性夫妻可以共同收養,單身者也可以收養,但同性伴侶卻不行。辦理結婚登記之後,前往其它國家透過人工生殖生下的孩子,也無法和伴侶成為一個家庭。

在跨國伴侶方面,目前「748施行法」只保障同樣來自同婚合法國家的另一半。中國方面,陸委會表示將制定配套措施,比照陸配規定,但不包括港澳。

最後,保守團體在各地積極動員,試圖從地方層級開始抹除性平教育,不停在地方議會拿各級中小學的校長和老師開刀,想製造寒蟬效應。在今天的歡樂慶祝後,我們需要將支持轉向教育現場,成為真正為「守護下一代」而努力的人。

綜合「748施行法」立法過程,一面必須肯定民進黨領導核心在去年敗選後痛定思痛,即時做出正確決定;另一面,整個社會也共同見證了反同團體就是得寸進尺、不惜利用民眾對民主法治的無知,來煽動民粹情緒的組織。從賴士葆、林岱樺所提的兩版法案中,皆展現那些毫不掩飾的歧視,證明所有溫情都只是偽裝的修辭。

經此一役,必須給伴侶盟、婚姻平權大平台、平權公投三方最大的肯定,若不是他們一路堅持,未在起初自行退守專法,且兵分多路同時釋憲、與反同公投對決,今日這部法的內容,還不知會被逼退到何種地步。

而平權公投那三百多萬票,不只是執政者堅定的後盾,也等於告訴所有願意支持人權的政治人物:從此這些會是你們的鐵票部隊,讓有連任壓力的委員們,特別是民進黨團,能在最後一刻衝出放手一搏的士氣。

宗教自由與人權保障並不衝突

為了讓反對者安心,「748施行法」特別加列第26條,重申憲法對宗教自由的保障不因同志可以結婚而改變。雖然之前就曾撰文澄清相關概念,然而,坊間仍有各種謠言持續流傳,且以基督教團體作為最大的製造和流通的節點,令人遺憾。

這週在宗教團體內被轉傳最多次的是「牧師不為同志證婚將犯法」,還引用他國例子為證。然而台灣沒有國家教會,牧師的祝福不等於國家對婚姻的認可,且我國婚姻法採登記制,儀式婚(不論是教堂還是飯店宴客)均不具法律效益,牧師當然可以根據自己的信仰拒絕,不會受罰。

另外,在教堂或宗教組織的聚會場合,牧師、法師、傳道者有權根據宗教經典繼續傳講同性戀是罪、是邪淫,這同屬於憲法所保障之宗教自由的範疇,不因同性婚姻生效而受影響。即使在明訂有反歧視法的國家,宗教組織內的言論和思想(只要不涉及犯罪或傷害行為),仍是受保障的。

會發生問題的,反而是一線戶政人員是否可以信仰為名拒絕為同志登記。我個人的意見傾向不行,因為公務人員是代表國家提供公共服務,如同醫護人員不能因種族、性別、性傾向、宗教等因素拒絕提供救治一樣。

如果個別公務員有此顧慮,應自請調離婚姻登記的窗口,更何況公務員受性平三法約束,有遵守的義務。況且,這裡只有公務員的信仰嗎?如果公務員以信仰拒絕,那麼前來登記的伴侶,他們的信仰權利是否被排除了呢?

另外,宗教自由不是違反性平三法(性別平等工作法、性別平等教育法、性騷擾防治法)的尚方寶劍,受大學法、勞基法管理之宗教機構,仍須遵守性平三法,公私立學校之教師,不得利用不對等權力關係發表個人對同志的歧視言論,也不得因此為難LGBTI學生與教職員的受教權、就業權,並且不得惡意替人出櫃或曝光其隱私,否則就屬違法。

當愛人如己:未竟之路,仍需繼續努力

如今長存的,有信、望、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——哥林多前書13:13

身為一個基督徒,過去十年投身性別運動的最大動力,一個是羞愧,為這個信仰群體所展現的反智、殘忍與濫用言論自由而感到羞愧。但另一個動力,則是愛,不是「愛最大Love Wins」、「愛戰勝一切」的那種愛,而是聖經中最重要的一條誡命——「當愛人如己」——意思是,我待人如同自己,不是因為對方是一個好黑人、好女人、好同志,只因為他是一個人。

基督徒支持婚姻平權,並不只為那些堅定相守十數年、不離不棄的同志伴侶,那是很動人的,但那不是信仰的全部。我們的上帝叫日頭照好人也照壞人,不離棄任何一個人,是一個照著我們本來的樣子接納我們,並一再提醒我們「審判在祂」的上帝。

好與壞,不是我們來判斷的,而同志也沒有必要為了我們的支持來討好我們,或成為特定的樣子;同志沒有義務為我們演出一生一世、永摯不渝的愛情,他們不需要成為自己以外的人。同樣地,他們對愛和幸福的追求,早在法律還無法定義之前就存在了。

從今天起,同志可以結婚了。以前他們被拒於婚姻之外,未來,希望他們不是只有透過婚姻,才被這個社會理解和接納。那些不想、不願意或無法結婚的人們,不論他選擇怎樣的關係型態,不論他是不是同志,按照耶穌的誡命,我們仍應愛他們如同自己,而他們還未竟的法律權益,仍需我們繼續努力。

我私心的祈禱,有一天,耶穌的名字在台灣能重新成為盼望的記號,像林家女孩默娘一樣,守護每一個在暗處懷疑自己、為性傾向或認同掙扎的人們,讓他們平安長大、自在終老。

→原文網址

 
中央廣播電臺:紅毯那端/同婚雖面臨社會挑戰 但衝撞社會更進步
台灣允許同婚合法化之後,儘管對社會傳統價值觀造成衝擊,但學者認為也是推動社會進步觀念的重要一步。(江昭倫 攝)
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,同志可以如願共組家庭,但不代表就從此幸福圓滿,還是會在生活中碰到許多困難與挑戰。早在法律核准前就已經組成同婚家庭的同志們認為,適度衝撞標籤化角色有其必要;學者也認為,無論從文化發展脈絡或民法改革歷程,台灣社會看待同性婚姻其實會遠比大家想像的要寬容,尤其台灣邁向民主化過程中,親密關係民主化本來就是其中一部分,正視同婚家庭的存在,反而能帶給社會新的思維。

同婚家庭性平意識高 拒落入既定角色

蓓婕與楊珣這對女同志伴侶,2015年在雙方父母以及親友見證下,以簡單儀式宣示兩人結婚,儘管當時法律還未允許,但兩人已經過著如同異性戀的婚姻生活。

4年多來,蓓婕與楊珣的婚姻生活大小事情都是透過討論決定,兩人之間並不定義誰是老公或老婆,也不希望落入傳統「女婿」或「媳婦」腳本,但觸及到家族,有時還是免不了。蓓婕:『(原音)反正就是他們以為的性別認知,就把當成我⋯安置在媳婦角色,所以有些倫理方面他們就會覺得怪怪。例如説今年我就把她帶回我們家掃墓,然後她也説ok啊,我們就要去,她就跟她媽媽說她要跟我回去掃墓,她媽媽就覺得為什麼?這樣好嗎?人家有要給你掃嗎?我有督促她去問她媽媽的疑慮到底是哪一點?所以是覺得不能掃媳婦(家)的墓還是怎麼樣?我還去google一番,不過我們當天我們家族所有人還會一直問我說,你有沒有跟祖先介紹這是誰這樣。』

另外,像是過農曆年時,究竟該回誰的家吃年夜飯,對蓓婕與楊珣來說也都需要沙盤推演。蓓婕:『(原音)沒辦法避免的,絕對不可能避免的。我從來也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吵架,反正就是會覺得有點累,(楊珣:哎,今年的安排。)又要在那邊沙盤推演一下這樣子。(楊珣:因為一般最重視就是年夜飯,譬如年夜飯在她家吃的話,剩下的日子就要回我家,年夜飯在我家吃的話,就要找一天去她家拜訪。)就是要顧慮一下兩邊的平衡感這樣。』

台灣目前至少有超過一百多對育有小孩的同婚家庭,他們面對的問題又更複雜。Corrine與Vivian這對女同志透過人工受孕,目前擁有一個四歲小孩,除了農曆年要花時間安排何時回對方的家之外,小孩可能面對外界的異樣眼光與刻板印象,也讓兩人對於小孩的性別平等教育格外重視。

Corrine:『(原音)老師一邊講說,明天有活動要叫爸爸、媽媽來喔,像這種事情我們都是一再發生,但是從他還不會說話開始,我們基本上就教育他說,這世界上的家庭有很多樣貌,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,兩個媽媽兩個爸爸,有人只有一個爸爸或只有一個媽媽,或是有些小孩沒有爸爸媽媽,生活在育幼或是跟阿公阿嬤生活在一起,我們也會帶他去認識這些小朋友,譬如說認識單親家庭,認識同性家庭的小朋友,所以基本上他知道世界上大部分都是異性家庭,但是其實也有很多人跟他一樣都是同性家庭,他不只知道這件事情也都看到,所以他會覺得這件事情很普通、很正常。』

Jovi與另一半也是同婚家庭,兩人透過試管嬰兒,育有一名六歲女兒。Jovi説,他們有高度性平意識,且從家庭做起,他們小孩子非常清楚他們的家庭組合,一點也不覺得奇怪。Jovi:『(原音)小朋友就會問說,誒!某某你是外國人嗎?你是英國人嗎?你是美國人嗎?他就說不是,我是台灣人,然後他說可是你看起來就是外國人,他說不是,我有兩個媽媽,她們到國外做試管嬰兒,我的精子捐贈者⋯她是非常完整講完我的精子捐贈人是丹麥人,所以我是混血兒,但是我在台灣出生,所以我的國籍是台灣人,然後沒有一個小孩子聽得懂,所以她就很挫敗,她現在六歲,沒有一個小朋友聽懂之後,她就說我媽到國外把我生下來。』

稱謂不見? 同婚家庭不以為然

許多反同人士經常質疑,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,許多姻親稱謂都將消失。Jovi説,對同婚家庭來說,這些既有的稱謂確實會有所不同。Jovi説:『(原音)我媽媽會介紹,這是我的女兒的太太,然後也是我的另一個女兒,我媽媽是用這個角度;我女兒是喊媽媽、媽咪。』

蓓婕也以自己的經驗表示,他們大多是以名字稱呼彼此姻親,她甚至稱另一半的媽媽為阿姨,對方也稱她的爸爸為叔叔,這樣的情況會不會在正式結婚登記後有所改變,她現在也不知道。但蓓婕認為,每個同婚家庭或許會有各自考量,無論如何,這都與外人沒有關係。

Jovi也認為,沒有所謂稱謂消失的問題,因為很多國外家庭都是直接喊名字,她強調若執著於稱謂,卻忽略保障最需要保障的人的權益,才是真正刻板觀念。

同婚合法 落實親密關係民主化

對性別平等議題有深入研究的海德堡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張逸品認為,過去談性別議題,大家習慣用簡單二分法,導致部分人的權益被犧牲,她認為與其憂心同性婚姻合法化可能破壞傳統價值,還不如正視這樣的改變,其實能為社會帶來不一樣的進步觀念。張逸品:『(原音)大家用過去的格式,男女婚姻,有公婆有小孩這個格式裡面,你不知道這個格式移除那個部分或變更哪個部分,後續會怎麼做,可是我覺得都是可以想辦法的,因為他們過去只是沒已被正視,沒有被納入討論,每個人都有快樂生活,自由基本人權,選擇愛人的權利,這些其實都已經存在,拿出來只是給他們進一步保障,所以並不是我們破除(衝撞)了什麼,而是我們正視以後,肯定了什麼。』

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陳宜倩則認為,很多人憂心同性婚姻合法化帶給台灣社會衝擊太大,其實是多慮了。她指出,回顧中華文化,早期大多是一夫一妻多妾,台灣老一輩的人也有很多家庭是這樣的組合,所謂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是在後來透過修法建立的,之後又因為各種文化融合,社會環境的改變,出現了新住民家庭、單親家庭、隔代教養等等,其實台灣的家庭組成本來就很多元。

陳宜倩也從民法修法變革歷程指出,過去民法是男尊女卑家父長制,後來修法了,女性的地位提高了,擁有財產管理使用權,當時就納入夫妻是夥伴關係精神,現在只是把同性夥伴關係的概念放進去,她認為在同婚法通過後,台灣社會對於同性婚姻的態度會遠比大家想像的來得更寬容。

陳宜倩強調,台灣是民主國家,民主代表大家不願意遵循過去傳統,希望有所改變,因此台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,很自然會走到親密關係民主化這一步。陳宜倩:『(原音)我覺得親密關係民主化,這個也是大家一直忽略掉,為什麼台灣會成為第一個,就是以前因為你遵循古法,那當然就沒有民主化,現在就是我們整個在民主化,其中有一部分,親密關係民主化了,所以家庭成員每一個人都要有他的權利來決定事情,所以我覺得每個家庭自己就有他的動能思考他要麼做,它不是標準的,它是有機的。』

陳宜倩表示,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,社會對於同性婚姻的歧視雖然不會很快消失,但這本來就是要需要花時間溝通,讓更多人了解,也因此未來必須更加強學校、社會性平教育,媒體識讀也很重要,要能傳遞正確資訊,讓婚姻平權更為落實。

→原文網址

 
Cheers 快樂工作人:同婚合法後,你敢在職場出櫃嗎?面對平權,還有這3個關卡要過
同婚專法今(24)日正式上路,20 對同志伴侶在信義戶政事務所得到新的身分證,推動同志權益40年的祁家威也現身擔任證婚人。不過,這並不是故事最後的美好結局,在辦公室內,LGBT族群的權利,有辦法看得到也吃得到嗎?職場平權的路,才正要開始。

日前通過的同婚專法《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》今(24)日正式上路,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就在同一天,於台北市信義戶政事務所旁舉辦戶外婚禮派對,數十對同志伴侶在歌手舒米恩的歌聲中,依序走上彩虹旗鋪成的紅毯。

第一對登記的男同志伴侶小玄與小銘坦言一路走來並不容易。小玄提到,過去自己曾一個人參與同志大遊行,遊行上他用力揮舞彩虹旗,但活動結束時,他卻不敢在回家路上拿出來,「希望未來年輕同志們不用跟我們一樣,不用再為了出櫃而感到煩惱。」

知名作家陳雪與伴侶早餐人也現身戶政事務所辦理手續,早在2009年就辦過婚禮的陳雪則坦言:「辦手續只有3分鐘,但這場登記我們等了10 年。」

在一片鎂光燈中,同志族群的下一條路,卻仍有許多關卡要過,他們該怎麼走?

關鍵1:福利看得到、吃不到?

隨著立法院於5月17日三讀通過同婚專法,勞動部就表示同志伴侶取得合法婚姻身分後,可直接適用婚假、勞保遺屬年金給付、喪假等。只要同志伴侶附上相關證明,就可向雇主請假,享有與異性配偶無異的8天有薪婚假、3至8天喪假和育嬰假等。

法律條文白紙黑字,但這些福利,如果還沒在職場出櫃的同志,真的敢申請嗎?

在醫療產業工作的馬特(化名)坦言,自己雖在職場出櫃,但他考量周遭同志朋友狀況,這樣的職場福利大概只有1成以下的人會使用。「因為多數同志朋友根本連跟家人出櫃都沒有,職場更難,」他語重心長地說。

馬特雖然有在職場出櫃,但因從小到大有很多不好經驗,他更常常被問「很失禮」的問題,「有的同事就會問,你是0號還是1號,這種預設情侶就是一男一女的問題,」馬特坦言。

另一位在公部門工作的麥可(化名)提到,曾聽到前陣子同婚法案審理過程中,一位女性主管在公開場合說:「原來苗博雅是女生啊。」接著又說:「怎麼好端端的女生是這樣。」,讓許多人聽完一片沈默。

麥可認為,自己工作的場合女性較多,雖然多數同事對出櫃後的他態度友好,但麥克仍認為得審慎評估工作環境。他提到,去年公投後的結果,就可以了解仍有很大比例的人不認同同志族群,「所以想到未來如果要跟主管申請相關福利,又覺得要再想一想,」麥可說。

麥可與馬特提到的處境,恐怕對同志來說就是日常的一部份,申請福利時意味要在職場出櫃,因此福利恐怕不是重點,關鍵是:「職場能讓人安心出櫃嗎?」

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表示,近期收到許多訊息詢問她:「能不能結婚但不公開出櫃。」但呂欣潔提醒,辦理結婚登記就是走入國家戶政體系,不少權利義務將跟國家系統同步,出櫃可能性將大為提高。她建議,如果還沒準備好出櫃,可能要再多考量。

關鍵2:職場平權還有多遠的路要走?

前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理事長、現任協會顧問的 Wayne認為,這1、2年台灣同志議題的確逐漸被看見。像去年「婚姻平權」公投前夕,33家企業與組織參與婚姻平權大平台的連署,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也以個人身份表態:「婚姻平權的一小步,是台灣人權的一大步。」

今年4月,16家企業再次聯合聲明,包括Airbnb、Google台灣、台灣微軟、Apple、王道銀行、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(EY Taiwan)、貝殼放大、杰德影音、就是字(justfont)等企業都表明支持。從名單來看,確實有愈來愈多的企業主動挺同、強調企業包容多元文化。

例如去年推出「彩虹認同卡」的王道銀行,除了提供跨性別伴侶相同的福利制度外,近期也對於同志族群提供「524幸福專案」,給予房貸、信貸相關優惠。

列名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永,在業界難得地表態挺同,不僅日籍營運長貴田守亮以公司名義參與東京同婚遊行,香港合夥人與其伴侶也曾數度來台參與同志大遊行。台灣安永也在去年就發布同志結婚的禮金、婚嫁等項目,希望創造更多的包容性。

在台灣經營業務擴及電商、電子書與信用卡市場的樂天,3年前也開始在內部推動多元職場相關措施。台灣樂天市場人力資源部部長范君儀表示,2016年,日本樂天內部就有員工自主爭取調整對婚姻和配偶的定義。

後來公司透過多次討論,調整婚嫁定義,而現在,樂天除接受結婚證書,只要能證明共同生活,就可以在樂天內部網站上登記。在福利提供部分,除了育嬰假、禮金、慰問金之外,甚至,同性伴侶也可以幫另一半提供申請簽證上的協助,或在保險部分可把同性伴侶納為受益人,就像其他員工一樣,沒有什麼不同。

但這些案例,畢竟只是台灣的少數,Wayne認為短期要能大規模落實職場平權,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
Wayne雖然推動同志權益多年,但他不諱言,他在職場也沒有完全出櫃。2018 年初,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公布首份同志人權政策報告就指出,全台只有一半(51.1%)的受訪者在職場出櫃,仍有48.9%的受訪者未向同事或主管出櫃,其顧慮在擔心丟工作、或是受到同事與主管刻意刁難,也有人擔憂因為性傾向影響職場上的人際關係。

Wayne建議,企業下一步可以往這3個方向努力,才能讓同志權益不只是紙上權利,真正實踐在公司每一個角落裡:

1. 公司願意投注相關資源,在內部成立LGBT社團組織,不只是給同志族群參與,也讓對議題有興趣的員工可以透過講座、活動多加了解同志族群。

2. 納入人才招募流程,讓求職者清楚公司包容性,並確實在組織內部提升「性別敏感度」。Wayne提到過去在美國求學時,全球管理顧問公司BCG(Boston Consulting Group)人資曾帶著公司內的同志員工,直接到校園同志社團徵才,Wayne說對方不僅請吃晚餐,還鼓勵尚在學的同學申請公司職缺。

此外,Wayne也觀察到,台灣企業的性別敏感度仍須加強,「譬如不要一見到生理男性,就問說有沒有女朋友?」他認為改問有沒有另一半,也會讓同志員工感受更自在。

3. 企業從消極等待員工申請福利,轉為更積極主動宣示。Wayne認為,企業除了CSR報告有提到相關措施之外,更該在公開網站、申請表單上提到「平等就業機會政策(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)」,明確消除性傾向的影響。

關鍵3:持續溝通,才能讓努力不打折

在婚禮現場,24歲的Amber(王妍萍)跟同年的歡歡(黃敏慧)雖然笑稱自己不只出櫃,「已經是裸櫃了!」不過提到職場平權,擔任物理治療師的Amber也認為,大家應該對性別的樣貌有更多想像。

過去,Amber跟歡歡都是極短髮造型,先前在醫療機關工作時常常因此感到困擾,甚至實習時被老師認為「不男不女」,後來她才決定留長髮。「好像我做了100分努力,但卻會打折,只有80分會被看到,」Amber感嘆。

歡歡作為薩克斯風手,她坦言起初常常被期待要有很女性、很辣的打扮,但在職場上,同志要被肯定的不只是性向,更要有自信能用自在的樣子展現能力,「職業是我們每個人的專業所在,不要因為外表而被定義,」歡歡說。

抱著捧花的她們在陽光下笑得很開心,不過她們直言,出櫃本來就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,希望台灣因為跨出了這一步,整個社會也開始有更多溝通的機會。

同婚專法通過只是第一步,唯有持續溝通,才能讓更多職場的LGBT族群,不只敢出櫃、敢請婚假,也能用自己最真實的樣貌在職場做自己。

→原文網址

 
 
 
端傳媒:影像:台灣同婚合法日,超過500對同志伴侶登記成婚
2019年5月24日,婚權平台與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合辦「幸福起跑線Wedding Party」,新婚同志在彩虹旗上擁抱。攝:林振東/端傳媒
2019年5月24日,是台灣同婚法案生效第一天,不少同志伴侶都在首日進行婚姻登記。截至24日下午17點為止,共有500對同志伴侶進行登記結婚,其中有男同志171對,女同志329對,首例同志伴侶登記於8:00,在台南巿安南區完成手續。

自5月1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婚法案以來,想成婚的同志伴侶莫不歡欣期待。知名作家陳雪與交往十年的伴侶「早餐人」亦在24日上午登記成婚,陳雪感慨地說,「登記手續三分鐘,我們卻等了十年。」圖文作家「厭世姬」與女友簡莉穎亦在上午完成登記手續。各戶政事務所外除了登記的新人、親友,亦有不少民眾前來見證這歷史一刻,現場氣氛喜氣洋洋。

在24日登記前,一度出現同志結婚書約上必須有「同性婚姻」字樣,不能僅以「婚姻」登記之的傳言,引發同志質疑,為何異性婚姻無需標示「異性」字樣,同志就必須有特殊稱呼?最後內政部從善如流,公布相關書約無需加上「同性」字樣。

…閱讀全文

 
風傳媒:跨性別不是「疾病」!WHO新版《國際疾病分類表》正式將跨性別剔除
跨性別原本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「性別認同障礙」,屬於精神疾病症狀,但在2018年6月發布的第11版《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》中,「性別認同障礙」改歸類在「性健康條件」的「性別不一致」項目,不過日前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,跨性別自更新的第11版《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》中除名,正式承認跨性別不是病。

降低汙名化 跨性別不屬精神疾病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2018年6月18日公布第11版《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》(ICD-11),當時跨性別就從原本的精神疾病分類,移到「性健康條件」(sexual health conditions)分類的「性別不一致」(gender incongruence)項目,理由是「明確顯示跨性別並非精神疾病,且把跨性別規在精神疾病分類,確實讓跨性別者被貼標籤,但若跨性別者遇到ICD列出的症狀,仍需要健康照護」。

WHO青春期與風險人口團隊專員賽伊(Lale Say)曾說,「性別認同障礙」一詞「從精神疾病分類中移除,是了解到(跨性別)實際上並無精神疾病症狀,把它列入表中只會汙名化......所以為了減少汙名,同時確保能獲得健康照護,才歸到其他類別」。WHO當時也說,期盼促進社會對跨性別者的接受度,同時提供重要的健康資訊。

…閱讀全文

 
上報:【反同新戰場】性平教育施行細則卡關 藍橘聯手拖延修訂時間
31日立法院會審議《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》,由國民黨團及親民黨團提案由備查改交審查,最終贊成票達29過半,確定改交審查(張家維攝)
同婚過後,性平教育成為另一戰場。根據去年公投第11案結果,教育部日前修改《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》第13條,將「同志教育」一詞刪除。但此舉仍引發反同志教育人士不滿,遊說立委揚言將草案由「備查」改「審查」,延長修訂時間。31日立法院會審議,由國民黨團及親民黨團提案由備查改交審查,反對票數僅有7票,贊成過半,因而改交審查。性平團體認為,國民黨團不理解性平教育的內容,教育部提出的草案合憲合法,交付審查浪費社會資源。

教育部於3月26日提出「性平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」,納入公投主文:國中小不得施行「同志教育」,以及性平法、兒童權利公約及審查會議的意見。因此將施行細則原條文中「應涵蓋情感教育、性教育、同志教育等課程」取代為「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、性別特徵、性別特質、性別認同、性傾向教育、及性侵害、性騷擾、性霸凌防治教育」。

修正草案預告發出後,便遭到幸福盟及家長聯盟團體抗議。公投領銜人下一代幸福聯盟理事長曾獻瑩在記者會上表示,修正草案漠視公投結果,雖然草案中沒有「同志教育」,但「性別認同」、「性傾向」就是教變性議題、同志議題,根本換湯不換藥。

…閱讀全文

 
 
 
六月份活動快報
 
 
 
 
  免費電子報 | 著作權聲明 | 隱私權聲明 | 聯絡我們
udnfamily : news | video | money | stars | health | reading | mobile | data | NBA TAIWAN | blog | shopp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