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「冒牌生」名號,在臉書粉絲團人氣直達77萬人、總粉絲數突破150萬人的楊立澔,人生最大的願望就是,成為作家。即使今日儼然成為大眾眼中的「社群經營達人」,演講、上課、專欄、代言邀約不斷,他的願望仍然沒有改變,「我希望出的書,可以堆滿家中那片書櫃。」
但為了實現出書的夢想,楊立澔走過一條迂迴的路。
讓出版社來找你 比你找出版社容易多了!
很小就跟父母到大陸,當了10幾年小留學生的楊立澔,10歲就立定人生志向要當作家。15歲起,他開始在無名小站寫部落格,「寫到25歲,整整10年,看的人很少,」他無奈道。
很想當作家的冒牌生,18歲就蒐集自己的作品寄至各出版社,但收到的回應都是:「我們覺得你很好,但這跟我們想要的風格不同」,讓他相當沮喪。
25歲那年,2011年10月,他開始在臉書上建立了一個粉絲團。當時,他正面臨剛出社會找工作的迷惘期,覺得自己距離夢想愈來愈遙遠。愛看動漫、深受《海賊王》影響的他,在臉書po了一段話:「投一張履歷是在尋找夢想,當你投到一百張的時候,就知道什麼叫做現實」,同時搭配了一張魯夫在哭的照片,沒想到,兩週就有5萬人按讚!
這結果讓他大受激勵。他心想,「以前我一週寫兩篇,一篇上千字;現在既然大家愛海賊王,我就每天照三餐po三句話,搭配海賊王的圖。」
果然,一個月內粉絲人數衝上20萬;3個月後,出版社上門來洽談合作。
爆紅也海賊王 跌倒也海賊王
他出版了第一本書《海賊王驚點語錄:海賊王教我的50件事》,一個月內,出版社就打電話邀請他繼續出第二本書《通往偉大航道的50個關鍵字:海賊王驚點語錄2》,兩本銷量都非常熱烈。
但2013年爆發了「粉絲團事件」,許多粉絲圍剿他,質疑他憑什麼消費《海賊王》。經過一週粉絲團及媒體的夾殺後,他宣布關掉擁有67萬粉絲的粉絲團。
28歲的楊立澔,沉寂了半年,又在父母的鼓勵下繼續找出版社合作。當時時報出版給了他機會,更重要的是,這次他的書不必寫海賊王、或是宮崎駿,只要寫他自己的故事。
這次換楊立澔猶豫了,「只有冒牌生的書,能夠賣多少?」出版社卻鼓勵他,「現在你面對的問題,不是輸或贏,而是你要不要改變!」
緊張不安的他,預購前一天在粉絲團po文介紹了自己的新書《為夢想跌倒,痛也值得!》,沒想到預購當天凌晨12點已有數百人等著要訂書,也衝上博客來排行榜冠軍,甚至獲選為新北市中學生優良讀物,讓他深受感動。
從此,楊立澔就以「心靈勵志作家」的品牌定位,開始航向自己的「偉大航道」了。他要求自己每年出一本書,也伴隨粉絲的成長歷程規劃主題。
過去這些年,他同時曾擔任麥香紅茶的粉專近半年;2015年∼2018年,擔任《風傳媒》社群顧問。因此,他的社群行銷經驗,可以說涵括個人、品牌、新聞媒體等不同社群經營,這是他與一般自媒體網紅不一樣的專長,也確立了他在業界「社群顧問」的另一個定位。
經營自媒體 要持續提供有價值的內容
楊立澔觀察,許多經營者會問:作社群可以帶來什麼?但往往忽略了,社群經營是需要長期累積的。「你先得思考可以給什麼,而不是可以得到什麼;再思考該怎麼給讀者;然後你給的方式,他們想不想要?」這是社群經營者首要得思考的問題。
從一個素人開始經營自媒體,楊立澔回顧當年,發現自己做對了三件事。
第一是「族群設定」。他一開始就設定自己的受眾是「陌生人」,但這說法還是籠統,你可以問自己以下3個問題來抓出族群:
1.你為什麼要做?以一句話說明。
2.你想做給誰看?他們幾歲?住哪裡?身分/職業?用什麼平台?
3.你的主題是什麼?用3、4個關鍵字搞定。
第二是「直覺命名」。好的名字帶你上天堂,但取名的技巧,說穿了就是不要讓人有轉彎費腦的空間,最好是平鋪直敘,讓人找得到才是重點。
所以命名要掌握4個關鍵,也就是:熟悉度>興趣類別>區域性>創意。像楊立澔粉絲數77萬的粉專,命名也簡單明瞭──「冒牌生:寫作.旅行.生活」。
第三是「自介明瞭」。自我介紹不用長,但要讓大家快速認識你。建議把握以下3要點:
1.暱稱、地點、我在做什麼?喜歡做什麼?想要怎麼樣?
2.會分享的主題(勿超過3個)
3.一句座右銘
楊立澔說,不管是經營哪個平台的社群,至少累積到6張圖文、Instagram 9張及一個滿版的內容之後再昭告天下,這樣才好測試哪種內容較受歡迎。
想成為網紅,楊立澔提出4個頗為重要的提醒。
1.選擇與你相符的社群平台:通常內容會決定你要使用的平台,而每一個平台鎖定的用戶年齡層也不同。
2.提供有價值且可以被分享的內容:它應該是經過整合、設計的,是站在他人的角度、可以解決他某種問題的,或是幽默有趣的。
3.與網紅(意見領袖)互動:借力使力是很聰明的,這樣的例子在現今社群操作上屢見不鮮。
4.設定廣告預算,讓內容更容易被看到:現今的網路廣告,可以小成本設定受眾,準確地打到你的族群。
IG經營策略 首要掌握視覺吸引力
楊立澔經營IG同樣有聲有色,追蹤人數已12萬多,互動率頗高。他認為首要關鍵在於掌握IG特色:視覺的吸引力。
他說,除非你已是名人,隨便po什麼都有人看,否則若希望提升追蹤人數,一定要設定明確的主題。而IG的版面是運用相片牆的概念,所以相片牆的主視覺需要設計,包括色塊的刻意鋪排。
此外要留意照片品質,修圖及濾鏡是基本功。一張好的照片,可能搭配多款不同的APP去修。但不同的APP套用的濾鏡不一樣,可能導致照片色調的不統一,建議上傳照片前,先確認照片版型是否維持一致性。
楊立澔也常觀察其他網紅的創意,學習他人構圖、擺盤的手法,例如物件要維持對齊和平衡,適度留白,可集中注意力。
然後,最重要的是:作品要持續產出。「當你找到發文方向以後,必須持續產出內容,累積網友印象。」以他自己來說,保持一天一圖片的頻率最為理想。同時不只發文,必須做到即時回覆,給他人點評及愛心。透過即時性與針對性的雙向溝通,加深你與粉絲間的連繫,也才有品牌影響力可言。
冒牌生(楊立澔)
現職:社群顧問、社群講師、作家
學歷:紐西蘭國立奧克蘭大學企業管理系
經歷:《數位時代》
《今周刊》
《行銷人》專欄作家
台北福華大飯店、卡迪那等企業社群操作、統一企業、遠東集團、Lexus等企業社群內訓
顧問
各大專院校心靈勵志/社群經營演講講師
-更多精采文章請見4/5月號(483期)Career職場情報誌-